【党旗飘扬/战疫后方】英雄的港湾——走近援鄂队员家庭

发布时间:2020-02-14

每一位援鄂英雄的背后,都有一个无声付出的家庭,他们是英雄心灵的港湾,承受着我们看不到的牺牲。让我们把目光移向战线后方,走近这些默默支持着抗疫英雄的家庭,听听他们的故事……

瞒病送女出征:她要上战场,不能有牵挂

92年出生的石小娇,是我院第一批援鄂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却已有6年的护理工作经验,专业知识丰富。

“小娇性格开朗,家里的事、科室的工作,她老是主动去承担,我们总是害怕她压力太大,把自己累垮。”石小娇的父亲石祖高说。

石小娇的出征仪式上,为她送行的石祖高一直沉默不语,在场所有人都以为他是舍不得女儿走,实际上他在强忍病痛。第二天,得知石小娇平安到达湖北后,石祖高才安心前往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于当天上午施行了手术。从疼痛发作到手术结束,石祖高一直将自己的病情瞒着女儿。

“我希望她能安心出征,没有牵挂地上战场。”不爱言谈的石祖高,所说的话令人印象深刻:“当兵打仗是军人的职责,救死扶伤是我女儿的职责,属于她的战场在等她,她应该去,我支持她去。”


孩子在梦中呼喊:别锁门,爸爸要回家!

从感染病区防控专家组组长,到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长,疫情发生以来,我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刘碧翠总是冲在最前面。身为共产党员的他,曾主动参与H1N1疫情的一线救治工作,每天收治上百个发热病人,在危险关头冲锋陷阵,他似乎已经习惯。

“爸爸加油!打败病毒,早点回来!”刘碧翠已经快一个月没有回家,和他进行视频连线的时候,懂事的小女儿没有把不舍表现在脸上,晚上睡觉时却不止一次地在梦里呼喊:“别锁门!爸爸要回家!”妈妈余新华听得心疼,但没把这事告诉刘碧翠。

“我也是一名医生,是最能理解丈夫内心抉择的人。”余新华说,作为“不爱回家”的医生夫妻,他们陪伴女儿太少,女儿也懂事得太早,希望女儿的这份坚强化作刘碧翠的动力,践行好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生的职责和使命。


传递正能量的母亲:用笑容面对英雄女儿

“我女儿是个积极上进的姑娘,凡事都爱冲前头。我一听说医院里在报名去湖北,就知道少不了这丫头。”提起援鄂队员郭帆,母亲陈贵兰总是一脸自豪。

“女儿直爽的性格没少让她碰壁,身边的人觉得她爱出风头、爱争表现,常常有负面的声音传进她的耳朵里。”陈贵兰说,她从小就教育郭帆,要无这些声音,遵循内心的正能量,做自己觉得正确的事。

得知郭帆准备出征武汉,为了不让她有顾虑,陈贵兰没有在她面前表现出一丝担忧和不舍,却悄悄把家里的口罩全部塞进她的旅行箱。和女儿视频通话的时候,陈贵兰总是要先酝酿一下表情,让脸上一直挂着笑容:“你是守护爸妈的英雄,加油,宝贝女儿!”


含泪为新婚妻子披上战袍:我等着你回来!

第二批出征队员魏艳,是我院呼吸内科的一名新婚护士,由于丈夫张松工作性质特殊,长时间待在外地,结婚以来两人见面不到4次。今年,好不容易等到老公回到璧山过年,魏艳却在正月初一收到了出征的消息。

“老公,我要去武汉。”“好,我支持你。”没有任何犹豫,魏艳毅然选择奔赴前线。在送行那天,一个30岁男人泪眼婆娑,为新婚的妻子换上“出征战袍”,含情脉脉中,只说了六个字:“我等着你回来!”


从不同意到主动帮儿子写请战书:你是家族的骄傲!

“看到全国各地医生驰援武汉的新闻后,我就觉得热血沸腾,三次向院领导请愿前往湖北阻击疫情,但是家里人一直不同意。”血液透析室的90后男护士刘波说道,在得知自己被选上第三批援鄂队员后,他没敢第一时间告知父母,而是先做好妻子的思想工作,临近出发才跟父母表露真心:“我是个男人!越是危险关头,越应该以身作则冲一线!”

对于刘波的“先斩后奏”,父亲最终还是被其决心所打动,主动帮助他撰写了请战书:“上战场是你的责任,更你的荣耀!我们全家都以你为荣!”


人生远航需要家庭作港湾,英雄远征需要家人来支撑。这些“逆行英雄”的家人,或是父母、或是子女、亦或是兄弟,他们抛弃了温馨与团圆,肩负起责任与担当,舍小家,顾大家,他们同样是英雄!

向英雄背后的家人们致敬!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璧山区璧泉街道双星大道9号 电话:023-58800389 技术支持:讯迈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