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发布时间:2019-05-06
在很多人印象中,护士只能打针换药,充当医生的助手。其实不然。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及优质护理逐步深入,护理行业有了新变化。越来越多护士像医生一样独立出诊,为患者解决问题。比如我们的专科护士,他们是护理队伍中的“尖子生”,是某一特殊领域的护理专家。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在这个全世界护理人的节日来临之前,让我们一同探访专科护士这个特殊群体们的工作日常。
静疗专科护士:传输“爱的点滴”
2010年,呼吸内科护士曾琳完成我院首例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填补了我院这一护理新技术空白。2014年,肿瘤科护士刘晋首次完成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进一步提高了该项技术穿刺成功率。2016年,我院首次开设护士门诊,静疗护士、伤口造口护士第一次像医生一样独立出门诊,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遇到长期静脉输液、化疗及血管条件不好的病人,为了减轻患者输液痛苦,帮助解决静疗难题,保障患者用药安全,PICC专科护士就会启动传输“爱的点滴”。他们为延长导管寿命,降低并发症,精心呵护每一条生命线,不仅赢得了患者的好评,还与患者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护士门诊经常会听见“我是刘晋的粉丝”“我是方敏的粉丝”...
提起方敏,她常常喜欢蹲着穿刺,还说自己“不习惯坐着!”其实,我们都知道她是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方便病人舒适体位,才采取这种姿势。一般情况下,超声引导穿刺时,PICC专科护士都要避开“猫耳朵”即动静脉伴行处,但在血管条件不好超声层层探查未果、万般无赖之下,方敏会挑战“猫耳朵”,但探头与钢针一丝一毫下风险极大。同事曾问她“你不怕扎进动脉吗?打不进就算了,还有CVC、还有输液港可以建立静脉通道”。她却说“怕呀,但想到病人生命安全及用药迫在眉睫,我只能冒险一试!”而这一试,可能就是2-3小时精力高度集中,结束后常常是满头大汗、手术衣湿透。而方敏的汗水中更多时候还伴着“低血糖”症状,因为她本人是一名糖尿病患者,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她总是糖果藏身。
伤口造口专科护士:抚平伤口洒满阳光
春暖花开,正是家人踏青好时节。可是85岁的蒋婆婆却愁眉苦脸。原来蒋婆婆在外院行直肠癌手术后出现高位肛瘘,导致周围组织坏死,经久不愈,让一家人操碎了心。近日,家人把蒋婆婆带到我院就诊,碗口大的伤口触目惊心。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胡鑫、罗红艳接诊后,精心查看了蒋婆婆伤口,采用伤口愈合最新技术精心护理,2周后蒋婆婆伤口就大有改观,1个月后基本痊愈,这让蒋婆婆及全家激动不已。伤口护士胡鑫常自豪地说“有我们的帮助,造口人也能享受阳光生活。”
1例因家属及患者拒绝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给药导致化疗药物渗漏,右前臂2/3皮肤破溃,伤口鲜红,触目惊心。我院伤口专科护士邓晓琴接诊后,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采用伤口愈合新理念、新型辅料对症处理,一次,两次.......一共十三次悉心护理,最后伤口痊愈,患者向邓晓琴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正如邓晓琴所说,“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帮助患者快速愈合。”
专科护士与患者:用专业共筑精彩人生
所谓专科护士,是在护理专业化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高级临床护理工作者,需有专业执业资格。比起普通护士,他们更熟谙相应领域护理专业知识,在解决疑难护理问题方面更有真知灼见,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
截止目前,我院已拥有“重庆市专科护士”以上资质人员共121名,涉及伤口造口、静疗、糖尿病、血液净化、重症急救、手术等15个专业。她们不一定个个都在门诊坐诊,大部份分布在医院各个临床专科病区。除了静疗、伤口造口的强项,还有糖尿病护士科学指导饮食营养、运动康复、监测血糖和用药;透析护士夜以继日特护加持床旁值守;康复护士耐心挖掘残疾者心理上、躯体上的自理能力;重症急诊护士分秒必争与死神殊死搏斗....... 专科护士不仅在为患者服务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还是医生在临床、科研、教学方面的得力助手,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和医生同行的高度认可。
在当前护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专科护士一定会以其独特的优势,勇抓机遇,势如破竹般崛起,给护理带来新的活力与希望。
区人民医院专科护士门诊:门诊四楼右侧7号诊室
重庆专科护理APP下载链接:www.pgyer.com/IZv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