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ERTS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室建设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心电图室)
心血管内科(心电图室)简介
服务理念:以患者为中心,不忘初心、以心暖心
基本情况: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立于1995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涵盖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老年瓣膜性心脏病、动脉硬化等疾病诊疗及心脏康复的专业学科。科室拥有普通病房和监护病房(CCU)、独立心导管室及心功能室,心血管病专科门诊年收治病人5000+人次。常规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包括IVUS、OCT及FFR指导下的左主干、分叉、钙化及慢性闭塞等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房颤、房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早搏、室速等射频、冷冻、脉冲电场消融)、起搏器植入(单/双腔起搏器、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心室造影、右心导管、肺动脉造影及球囊扩张术、左心耳封堵术、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先心病介入封堵术等,年介入量2500余台次。
人才队伍:心血管内科(心电图室)现有医护技人员52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8人,主治医师8人,医师3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9人,护师8人,主管技师4人,技术员1人。具有博士研究生10人(其中在职博士8人),硕士生导师2名,在职护理硕士研究生1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访问学者2名,获评“重庆市学科技术带头人”1名、“重庆市区县医疗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重庆市区县医学头雁人才”1名、“璧山英才”1名。
介入团队
特色技术:
(一)冠心病篇: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用心脏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一组治疗技术。在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病变段放置支架或药物球囊,以保证血管长期畅通,是冠脉介入手术的主流。
适应症:慢性稳定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再狭窄或并发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2.血管内超声(IVUS):将极细的超声探头送入探查的血管内,进行360°全方位扫描,通过外置的显示屏可清晰显示冠脉血管结构和病变。医生就可以根据病变的形态、成分等因素来精准指导治疗,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及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血管内超声(IVUS)
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一种新型冠状动脉内成像技术,用于评价斑块和指导支架置入,与传统冠脉造影相比,OCT对管腔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冠脉管壁的三层结构,被称为“光学活检”。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4.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和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CaIMR):作为功能学评价的公认指标,目的用于判断狭窄病变是否引起心肌缺血,对冠心病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
(二)导管消融篇
1.射频消融:通过血管将电极导管送入心脏内部进行电生理检查,诱发心律失常,从而找出病灶的确切位置,最后释放射频能量将病灶消除,达到治疗的目的。整个手术过程直观可视,安全有效。
适应症: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早搏、室速等。
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术
2. 脉冲电场消融(PFA):是一种新兴的房颤消融技术,通过传递超快速(微秒至纳秒)电脉冲产生强电场,能够选择性地对心肌组织进行损伤,而不伤及邻近的非心肌组织,具有安全、高效消融房颤的优势。
适应症:心房颤动
脉冲电场消融术(PFA)
(三)起搏器植入篇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感知心肌电信号、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1.传统经静脉植入起搏器
适应症: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慢快综合征
(3)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
(4)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2.无导线起搏器:具有体积小巧、电池续航能力强、手术创伤小、美观、日常活动不受影响等优势。
适应症:
(1)存在传统起搏器植入径路异常的患者。
(2)反复起搏系统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起搏系统感染风险高的患者。
(3)终末期肾病及血液透析的患者。
(4)其他临床情况或合并疾病导致患者植入传统起搏器特别困难或极易发生并发症。
(5)导线相关并发症风险高的患者。
(6)预期心室起搏比例低的患者。
(7)预计心室起搏比例高(≥40%),且心功能正常的患者。
(8)高龄患者。
(9)因个人偏好(职业、运动、美观或其他原因)要求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
3.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是预防心脏性猝死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在几秒内识别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并自动放电除颤,可明显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猝死发生率,挽救患者生命。曾发生过心脏性猝死或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VT)或心室颤动(VF)的患者;有严重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35%的患者,尤其是冠心病患者;遗传性心肌病(如肥厚型心肌病、Brugada综合征等)和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患者;在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中,如果符合特定条件(如NYHA心功能II至III级);无静脉通路、经静脉ICD植入存在较高风险、离子通道病、装置感染或导线故障以及有心内膜炎病史的患者,可选择全皮下ICD系统。
适应症:
(1)心功能Ⅱ级或Ⅲ级,射血分数小于35%的心肌病患者;
(2)非可逆性原因引起的室颤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持续性室速;
(3)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自发性、持续性室速。
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
4.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是在传统起搏基础上增加左心室起搏,通过双心室起搏的方式,治疗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的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量以及生活质量,是心力衰竭治疗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适应症:
(1)窦性心律、LBBB,QRS时限≥150ms,尽管接受指南推荐的优化药物治疗,但LVEF≤35%的症状性心衰患者,推荐植入有/无ICD功能的CRT;
(2)符合常规起搏适应证,预计心室起搏比例>40%,LVEF<40%的收缩功能下降的心衰患者,不论房颤与否,推荐植入CRT。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术
(四)结构性⼼脏病篇
1.左心耳封堵术:左心耳在发生房颤时容易形成血栓。左心耳封堵术就是使用特定的封堵器封住左心耳开口,消除血栓形成的场所,达到预防血栓引起的脑卒中及体循环栓塞。
适应症:
高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满足以下任一描述即行左心耳封堵术:
(1)不能服用抗凝药;
(2)不愿服用抗凝药;
(3)高出血风险。
左心耳封堵术
2.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通过股动脉送入介入导管,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区打开,从而完成人工瓣膜置入,恢复瓣膜功能。手术无需开胸,因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适应症:
(1)重度AS,超声心动图示跨主动脉瓣血流速度≥4 m/s,或跨主动脉瓣平均压差≥40 mmHg(1 mmHg=0.133 kPa),或主动脉瓣口面积≤1.0 cm2,或有效主动脉瓣口面积指数≤0.6 cm2/m2。对于低压差-低流速患者,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是否正常需进行进一步评估(如行多巴酚丁胺试验)明确狭窄程度。
(2)患者有AS导致的临床症状(分期D期)或心功能减低,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50%及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d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以上。
(3)存在外科手术禁忌或高危或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如胸部放射治疗后、肝功能衰竭、主动脉弥漫性严重钙化、极度虚弱等。
(4)主动脉根部及入路解剖结构符合TAVR(特别是TF TAVR)要求。
(5)三叶式主动脉瓣。
(6)术后预期寿命>1年。
(7)外科主动脉生物瓣膜毁损且再次外科手术高危或禁忌的患者。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
(五)先心病介入篇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是一种通过导管技术闭合心脏结构异常的微创治疗方法。
1.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左右心房间存在异常通道,导致血液从左心房向右心房分流。
适应症:
解剖条件:缺损直径通常为 5-34mm,边缘距离冠状窦、肺静脉、房室瓣等结构 ≥5mm。
血流动力学影响:右心室扩大或肺动脉压力升高(但未达重度肺动脉高压)。
症状:活动耐力下降、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年龄:通常建议 ≥3岁,体重 ≥15kg。
2.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主动脉与肺动脉间胎儿期导管未闭合,导致异常血流。
适应症:
缺损大小:通常适用于直径 2-10mm 的管型或漏斗型PDA。
症状:心脏杂音明显,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
年龄:婴幼儿期后(早产儿PDA可能首选药物或手术结扎)。
3. 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 PFO):出生后卵圆孔未完全闭合,可能形成右向左分流的潜在通道。
适应症:
不明原因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且排除其他病因。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封堵术
(六)心衰的器械治疗篇
慢性心力衰竭是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射血能力受损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及病死率高,病情反复发作,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之一。目前,临床上 90%以上的心力衰竭患者是因容量负荷过重引发的症状及体征而住院。充分减轻心力衰竭患者体液潴留及肺淤血症状并使患者达到干体重,既是缓解患者症状、降低再住院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超滤是纠正心力衰竭容量超负荷的“金标准”。
超滤是通过对流转运机制,采用容量控制或压力控制,经过血滤器的半透膜等渗地从全血中除去水分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单纯超滤治疗过程中,不需要使用透析液和置换液。原理是在超滤泵负压吸引下 ,通过滤器半透膜 ,利用跨膜压力差把血浆中的水分和小分子物质滤出。
心衰超滤脱水装置
设施设备:科室拥有GE Innova IGS 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1套、美国强生CARTO™三维心脏电生理成像和导航系统1套、美国箭牌Autocat2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1套、成都锦江LEAD-7000心脏多道电生理记录仪1台、成都锦江VATION-100C心脏射频消融仪1台、成都锦江VATION—CooIPumP灌注泵1台、美国飞利浦伟康V200有创呼吸机1台、美国飞利浦伟康V60无创呼吸机10余台、美国Mortara X-Scribe II运动负荷测试系统1套、上海光大ECG-6951E心电图机3台、深圳理邦SE-1201数字式十二道心电图机2台、汇医融工CVFD-II(F)心血管系统状态监测仪1台、哈特凯尔FQ-17心衰超滤脱水装置1台、日本光电除颤仪3台、六分钟步行监测评估系统1台、临时起搏器3台、动态心电图记录器30余台、动态血压记录仪30余台、心电监护仪47台。这些先进设备的引入与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与治疗效果,为科室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GE Innova IGS 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科研教学:科室人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各类课题15项。参编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文章20余篇,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申请获得国家专利15项。长期承担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院、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院临床班的理论授课及住培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并荣获“优秀住培科室”称号。
科室在完成本院医疗工作的同时,多次协办市级学会会议,牵头开展市级适宜技术推广活动,承担着区域内医疗帮扶工作,进行胸痛、房颤、高血压、心衰等各类心脏疾病诊疗的基层巡讲,积极培训基层心血管病学进修人员。
科室荣誉:科室已成功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国家级心衰中心、国家级高血压达标中心、国家级房颤中心,获批“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重庆市公共卫生重点专科”、“重庆市疑难高血压联盟单位”、“西部心脏介入护理专科联盟单位”“市级公立医院党建示范党支部”、“重庆市璧山区冠脉介入、心律失常质量控制中心”,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等。
联系地址:
门诊地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门诊部2楼心血管内科诊区
住院部地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住院部10楼病区
联系电话:门诊诊区023-41522849、住院部023-4141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