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发布时间:2024-03-22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骨科再次突破高龄禁区,成功为一名104岁老人实施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老人康复良好,家属感慨不已:“多亏了人民医院,才两三天,我妈妈就能下床走了,再过几天就能出院了。”
前几日,邓婆婆在家中不慎摔倒,髋部疼痛难忍,无法行动。家属将她紧急送往重医附属璧山医院,但由于邓婆婆已104岁,家人倍感焦虑,担心会长期卧床不起。到我院骨科就诊后,患者家属希望通过治疗她能重新恢复行走能力,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邓婆婆有基础疾病,围手术期病情变化较快,且老年人骨质疏松严重,骨骼脆弱承受度低,如果进行手术治疗无疑是挑战“禁区”,麻醉及手术操作风险极高,且术后极有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面对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期望,骨科彭李华主任及团队联合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营养科等相关临床科室,组织MDT(多学科诊疗模式)会诊,对手术方案及围手术期的各种情形进行反复分析、讨论,最终决定采取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希望能帮助邓婆婆顺利挺过这一“难关”。
3月15日,由彭李华主任带领骨科团队为百岁老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第二天,老人在助行器辅助下即可下地行走。针对婆婆的术后康复,骨科护理临时负责人陈春燕带领护理团队从术前预康复、营养、心理、康复锻炼等方面,给予老人及家属专业的指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采用多形式健康教育,如骨科健康教育树、二维码专科教育小视频、患患互助等方式来对患者开展全方位的宣教,提升照护者照护水平,加速患者的康复。
老年髋部骨折常被人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若不及时手术治疗,尽快恢复下床行走的能力,患者将长期卧床,容易引发压疮、深静脉血栓、呼吸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彭李华主任表示,此次104岁高龄老人髋关节置换手术能够成功,离不开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近年来,重医附属璧山医院骨科团队持续提升老年患者诊疗技术,拥有髋关节置换、脊柱微创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微创治疗等特色技术。通过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MDT)和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综合应用,近一年骨科团队已成功为90岁以上高龄老年患者完成了10余例髋关节置换手术,让他们重新恢复行走能力,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