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护理到家】党徽映照“护理到家”:42℃热浪中的生命守护

发布时间:2025-08-20


当重庆进入“高温炙烤模式”,有一群白衣身影却迎着热浪坚定前行——我院“护理到家”的党员专科护士带头冲锋,将专业的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至社区楼栋、患者床前,用被汗水浸透的坚守,生动诠释了“护理到家”的庄严承诺。


1

我们用“专心”,铸就患者的踏实


家住嘉陵春和景明小区的邓阿姨,术后需定期换药,行动不便的她正为酷暑出行发愁。“护理到家”的国际伤口治疗师、党员邓晓琴接到订单后,没有丝毫犹豫,毅然推着医疗箱,顶着正午的烈日出发了。“现在在家就能享受到和医院一样专业的服务,真是太贴心了!”邓阿姨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换药过程中,邓晓琴护士不仅操作专业,更耐心细致地讲解伤口护理要点,示范咳嗽时如何保护伤口,并留下联系方式,承诺“有问必答”。这份超越技术的“专心”,为患者换来了最踏实的康复希望和满满的获得感。


图片
图片




2

我们用“爱心”,融化酷暑的壁垒

 

“王奶奶的尿管该更换了!”接到消息后,管道护理专科护士、党员杨红梅,直奔远在河边镇的99岁高龄王奶奶家。一路的奔波与炙烤,让她后背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湿透,但胸前那枚党员徽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她熟练地为王奶奶更换尿管,手把手地教会家属日常护理技巧。“我们做护理的,不仅要看到病,更要看到人,看到患者背后的难处。”杨红梅护士的话,朴实却充满力量。当奶奶反复欣喜念叨着“身上舒坦多了”时,那份在酷暑中传递的“舒坦”,便是滚烫爱心所浇灌出的幸福温度。


图片
图片




3

我们用“恒心”,沉淀满意的回响


家住大学城的戴阿姨,因子女常年在外,腰腿疼痛的旧疾让她对“去医院”的路望而却步。直到“护理到家”的服务敲开了她的家门。一次邻居推荐的“火龙罐”治疗,效果立竿见影,从此每周一次的上门服务,便成了她心中雷打不动的“健康之约”。为了守护这份约定,胡晓丽护士无惧酷暑“烤”验。每次,她都带着微笑准时抵达,用专业的“火龙罐”和娴熟的手法,让温热的罐体在戴阿姨的腰背上游走,驱散积压已久的寒湿与疼痛。这每周一次的奔赴,已悄然沉淀为患者心底那份沉甸甸的“满意度”。


图片


图片





“护理到家”的专科护士们,以“热情”融化酷暑,以“激情”创新服务,更以“真情”抚慰心灵。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三心”换取群众的获得感,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用专业守护化为群众的满意度。一名护士抹去汗水笑道:“看到出行困难的患者在家也能享受到与医院同质化的服务,我们流再多汗,也值!”


这份“值得”的背后,是护理部党支部在院党委坚强领导下,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并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解决出院患者、孕产妇及老年人等群体居家护理难题的坚实行动。这不仅是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充分发挥,也是对“人民医院为人民”宗旨的生动践行,更是为“健康中国”宏伟蓝图添上的温暖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