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又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 位于璧山城区中心,毗邻重庆大学城、科学城,是一所集医疗 、教学、科研、康复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医院有新、老两个院区。新院区占地150亩,建筑面积18.36万 平方米,设置床位1430张;老院区占地63亩,建筑面积3.6万 平方米,已初步建成集医疗、养老、康复为一体的“医养康”中心。
在线预约
关注微信
联系方式
阳光推介
数字图书馆
回到顶部
news
特色医疗
门诊安排
地理位置
患者服务
健康体检
【点赞璧医】荣誉加身载佳绩,面面锦旗映初心
【护理到家】产后腰痛不用愁,中医护理“到家”解烦忧
发布时间:2025-10-17
麻醉科手术室护理团队在市级麻醉护理创新案例大赛中斩获一等奖
近日,我院麻醉科手术室护士刘钰榃于10月12日参加重庆市护理学会第三届麻醉护理创新案例大赛,凭借创新案例《一例类脊髓高压综合征的救援实录》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一等奖。该荣誉的获得彰显我院在麻醉护理领域勇于探索、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与创新实力。
本次大赛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办,是重庆市麻醉护理领域高水平专业赛事,旨在搭建专业学术交流平台,推动麻醉护理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实践与推广应用。本次赛事吸引全市30多家医疗机构精英同台竞技,竞争激烈。
我院的参赛案例聚焦围术期患者安全管理、精准麻醉护理实施及复苏质量提升,构建“类脊髓高压综合症”的标准化预防处置流程。案例构思新颖、设计严谨,具备较高临床推广价值,获得评委专家高度评价。成绩背后,凝聚着医院对麻醉护理学科发展的持续投入与支持,亦离不开团队成员的集体智慧与通力协作。
未来,我院将进一步营造浓厚学术氛围,激发全院护理人员创新潜能,推动更多优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实践,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贡献力量!
医学影像科在2025年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青年学术会议暨重庆市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2025年会上斩获多项佳绩
2025年9月19日至21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主办、重庆市医学会、重庆市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承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协办的“2025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青年学术会议”在山城重庆隆重举行并圆满落幕,期间重庆市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同步进行。本次大会以“智汇影像,青创未来”“影领创新,智启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00余位影像技术专家学者、青年才俊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襄这场聚焦创新、赋能青年、引领未来的学术盛会。通过专家讲座、中英文大会发言、影像护理论文交流以及精彩纷呈的“影出真相”案例大赛等多种形式,搭建了一个高水准、多维度的学术交流平台。
我院医学影像科宾大庆主管技师投稿的两篇论文在大会壁报评比中分别荣获“第二名”和“第三名”,并同时在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主办的“隐形天使”第四届全国影像技师摄影展“基层帮扶”单元荣获“第三名”。夏茂主管技师荣获“影出真相”影像技术案例大赛“第三名”。
本次获奖展现了我院医学影像科在技术研究与临床实践上的过硬实力,也彰显了青年人才的培养成效。未来,医学影像科将持续深耕创新,以学术交流为契机,提升水平,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力量。
超声医学科科普作品在“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上斩获佳绩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与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联合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江西南昌圆满落幕。作为全国医学科普领域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学术盛会,本次会议以“科普创新 智慧赋能”为主题,汇聚全国医学科普精英,共探科普新路径,共促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本次大会科普作品比赛中,我院超声医学科李霞医生创作的《“蛋”疼莫忽视,黄金六小时——一位超声科医生讲述睾丸扭转的急救知识》荣获第二名。该作品以生动通俗的语言,结合典型临床案例,深入浅出地普及了睾丸扭转的识别与急救要点,充分展现了超声医学在急症评估中的重要作用,获得了评委的认可。
医护人员始终是健康科普传播的中坚力量。此次获奖不仅是对李霞医生科普创作能力的肯定,更是得益于我院医教研高质量协同发展背景下,不懈推进健康教育和科普工作的努力。超声医学科将继续秉持“科普为民、专业赋能”的初心,不断创新科普形式,拓展科普内容,持续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祝贺我院在培研究生龙颜荣获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论坛论文三等奖
近日,“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院联盟2025年研究生论坛”评选结果揭晓,我院2025级康复医学与治疗学专业研究生龙颜(导师:沈皆亮)参赛论文荣获全国三等奖。
龙颜同学能在高水平全国性学术论坛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导师沈皆亮主任的悉心指导。从选题立意到重要的研究把关,沈皆亮主任以其在康复疼痛领域的深厚学术积淀为依托,为课题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专业而细致的指导,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专业细致的指导。
我院康复医学科始终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优质的科研平台和学术环境。此次获奖,不仅是对龙颜同学个人科研能力的认可,也展现该科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的扎实成效,更是该科室长期以来注重科研创新、致力学术传承的缩影。
医院通过全面落实导师负责制、积极搭建科研创新平台、持续优化学科资源配置等一系列举措,为研究生成长成才构筑了坚实保障。面向未来,医院将深入推进学科内涵建设,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为师生营造更具活力的科研创新环境。我们坚信,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必将有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涌现更多高水平成果,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面面锦旗映初心
微创神技解腰突,精心护理胜亲人
近日,我院骨科(脊柱外科)迎来了9月1日开科后的又一重要时刻——收到唐先生赠送的第一面锦旗。这面锦旗上“微创神技解腰突,护理精心胜亲人”,短短十六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脊柱外科的医疗技术与护理服务,更承载着唐先生对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深深感激与高度赞誉。
唐先生长期遭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困扰,此前尝试过保守治疗方法,但治疗效果不佳,症状持续加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听闻我院脊柱外科有UBE微创手术技术,相比传统脊柱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的优势特点,唐先生急忙到我院脊柱外科住院,预备进行手术。
针对唐先生病情,脊柱外科医疗团队对唐先生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由陆慧主任亲自主刀、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采用UBE技术成功为唐先生实施了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医护人员根据唐先生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唐先生积极配合,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康复训练,目前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唐先生表示:“非常感谢医院脊柱外科的全体医护人员,是他们的精湛技术和悉心照顾,让我重新恢复了健康。微创手术不仅创伤小,恢复快,还让我避免了传统手术的痛苦。这里的医护人员就像我的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我,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我院骨科(脊柱外科)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力量,能够开展各类脊柱手术。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厚德笃学 高效精微”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一面锦旗,十分信赖
近日,在我院全科医学科的教学门诊诊室内,上演了温馨的一幕: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尹鲁强正带领全科住培生开展细致的诊疗时,患者杨奶奶将一面写有“医德高尚医术精,关爱病患暖人心”的锦旗郑重地交到了尹主任手中,以此感谢其团队长期以来的精准治疗与暖心随访。这场特别的致谢,恰好发生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与创新服务模式的实践现场,别具意义。
据悉,患者杨奶奶是一位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多种慢性病的“共存疾病”患者,长期在全科医学科由尹主任负责接诊与健康管理。一周前,杨奶奶因突发持续腰部酸胀痛,并伴有咳嗽、咳痰、鼻塞等新发症状前来就诊。
针对杨奶奶的身体状况,尹主任进行了细致的问诊与查体,为杨奶奶制定了审慎而全面的诊疗方案:一方面,针对呼吸道感染,开具了对症药物;二方面,对腰痛问题,在原有慢性管理方案基础上,给予了针对性的康复指导和建议,并叮嘱密切观察;三方面,结合冠心病等慢性病,基于多病共存患者的规范用药规则,提供个性化用药指导及建议。经过一周的规范治疗,杨奶奶的咳嗽、腰痛等症状均得到明显好转。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鉴于杨奶奶病情典型且沟通配合良好,尹主任在随访中特意向她介绍并邀请其后期参加全科教学门诊。尹主任解释说,教学门诊旨在培养年轻医生,将为患者提供免费的挂号服务,并给予“双倍时间”的充分沟通和“双倍专业”(由资深主任指导、年轻医生详细问诊)的团队式深度诊疗服务,非常适合需要精细化管理的慢病患者。
对此,杨奶奶表示非常支持和期待:“这是一个双赢的好事!既能让我这样病情复杂的患者得到更细致的分析,又能帮助年轻医生成长,我非常乐意参与,也为科室不断创新的服务模式点赞。”
“这次送锦旗,就是想真心实意地感谢尹主任和科室全体医护人员,他们不只是治病,更是治心!”谈及长期的医患情谊,杨奶奶感慨万千。这面锦旗的背后,是尹主任及全科医学科对慢病患者长达数年的连续性健康守护。作为杨奶奶的“健康管家”,尹主任不仅负责其日常门诊,更在其住院期间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并建立了稳定的随访机制,定期通过电话或门诊了解其血压、血糖控制情况以及用药后的反应,及时调整策略。
这面锦旗不仅是对尹主任个人医术医德的褒奖,更是对全科医学科“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最佳印证。科室强调对患者尤其是多病共存患者提供整体性、连续性的关怀,将精准化规范诊治与个性化人文关怀深度融合。未来,全科医学科将继续发挥全科医学在慢病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做好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用专业的医术和温暖的陪伴,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