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artments
医学检验科始建于民国三十三(1944)年,当时为县卫生院检验室,开展项目为尿液、粪便、血液、分泌物等常规标本检验。1953年,检验室更名为检验科,可开展三大常规、疟原虫检查及出凝血时间等项目。1955年,检验科增加生化项目及血清学检查及脑脊液、胸腹水、前列腺液等体液检查项目。1965年检验科设立微生物室,做细菌培养鉴定与药敏试验。1984年可作骨髓检查。同年,检验科分设临床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和临床微生物检验三个专业组。自1992年起参与重庆市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心的质控管理,且检验科技术务人员不断充实,设备仪器不断更新与升级,专业技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2008年检验科增设临床免疫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两个专业组。至此检验科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一个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实验室,占地面积超3000m2,下设有临床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和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五个专业组,开展项目已达356项,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可为临床医师的诊疗工作提供指导意见。 实验室拥有各类仪器设备100余台,包括德国罗氏生化免疫流水线、美国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国梅里埃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美国布鲁克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美国ABI QuantStudio Dx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日本希森美康全自动血凝仪等国际知名品牌设备,检测技术平台先进,尤其在细胞形态学、病原微生物鉴定方面专科特色明显,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疫情防控策略提供了可靠依据。 科室现有工作人员共34名,其中男11名,女23名,平均年龄34岁。检验专业研究生以上学历8名,占比为24%。副高职称人员7名,中级职称人员18名,中高级职称占比为74%,人才队伍梯队合理。2021年度科室这被评为重庆市璧山区“巾帼文明岗”,且近5年来科室多人曾获“最美检验人”、“最美医务工作者”、“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科室坚持临床与科研并进,重视科研工作的开展,近年先后承担了多项各级科研课题,团队近年来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承担重庆医科大学本科及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多次荣获教学奖项。每年均参加国家与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的临床室间评价及重庆市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管理中心新鲜血标本检验结果比对活动,多次荣获“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十佳单位”、“重庆市医学检验质量控
*学术地位:超声科始建于1987年6月,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多种检查和治疗于一体的医技科室,在周边区县处于领先地位。 *人员构成:医生共19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 9人,医师 4人;学历构成:研究生3人,本科14人, 专科2人。 *先进的检查设备:已配置了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全数字化高档彩超仪10台,分别是GE Voluson E10 GE Voluson E8 、 GE LOGIQ E9、GE VIVID E80、飞利浦IE Elite、飞利浦iu22、飞利浦CX50、HITACHI Preirus等。可提供比普通超声更直观、更丰富的信息,极大地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科研与教学:完成科市级研项1项、区级科研项目2项,在研科研项目1项,承担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等院校医学影像专业带教任务及周边医院进修生带教任务。 *科室特色技术: 一、超声介入:超声引导下的微创治疗(包括肿瘤的消融治疗、囊肿的硬化治疗、肌骨介入)、置管引流、穿刺活检等。 二、超声造影:用于肿瘤的良恶鉴别、微小病灶的早期发现、血管病变的准确诊断、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估等 。 三、重症床旁超声: 满足危重患者及时的诊治需要。 四、术中超声:超声引导、精准治疗。 五、经食道心脏超声:可获取更多、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六、肌骨超声:可多体位、多切面、动态观察病变情况,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七、胃肠超声:适用于健康体检以及内镜检查有禁忌症的患者的检查,满足顾客不同的需求。 勤奋学习、踏实工作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以顾客为中心,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是我们工作的目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病理科成立于1980年,经过多年的发展,科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3人,其中,诊断医生6人、技术人员6人、辅助人员1人。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博士后1名、硕士研究生3名、大学本科毕业生5人、专科毕业生4人。多名人员曾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学院、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重庆医科大学等地学习、进修,是一支组织健全,人才结构合理的团队。 科室各实验室均配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包括:德国进口冰冻切片机Leica CM1950,德国进口全自动病理组织脱水机Leica ASP300S,德国进口病理组织切片机Leica RM2235及2135、德国进口显微镜Leica DM2000,日本进口显微镜Olympus CX21、CH30、BX51及BX53等;分子病理实验室配备有美国进口ABI7500荧光定量PCR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E6150荧光定量仪等先进设备。 科室综合使用面积近1000㎡,设置5个专业实验室:常规组织病理石蜡检查室、术中冰冻检查室、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染色检查室、脱落细胞检查室,分子病理精准医学中心;科室开展的检查项目主要有:常规组织石蜡(含快速石蜡)病理检查、脱落细胞(含胸、腹水、尿液、纤支镜、宫颈等)病理检查、细胞蜡块病理检查、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免疫组化病理染色检查、部分特殊染色病理检查、部分分子病理检查(涵盖了肿瘤、微生物检测、慢病、麻醉、遗传)等项目;承接周边医院的疑难病理会诊、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是璧山区病理质控中心。常规石蜡组织病检量近15000例/年,细胞病检量近15000例/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量近14000张/年,术中快速病理诊断近1000例/年,分子病理中心稳步发展,检测标本达10000例/年。每年均通过了重庆市或全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病理诊断、分子病理检查等室间质控;此外,还积极参与行业组织的各项活动,2名医师分别在2011年及2019年获得重庆市青年病理医师诊断大赛第一名;科室多名人员担任重庆市或全国多个病理学组的委员和青年委员等职务。 在完成病理外检的基础上,我科还十分注重科研,近2年来,承担璧山区级课题2项,重庆市级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SCI 4篇; 病理科是医院的平台科室,病理医生更是医生中的医生,规范而精准的病理诊断涉及到每一位患者的治疗和
输血科原是检验科的一个构架部分,2010年1月从检验科分离出来,成为具有血液采集和全天24小时血液供应功能的二级临床科室。科室现设有储发血室、标本交接室、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血清学实验室、试剂储存室等业务科室,同时还设有办公室、库房和学习室等功能间。 输血科位于门诊四楼,具有一支年轻充满活力、不断进取、不断自我完善的队伍;现有工作人员9名,其中主管检验师9人,硕士研究生3人,本科6人,其中2人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科室硬件设备先进齐全,有全自动酶免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全自动血型鉴定仪、血栓弹力图仪、专用储血冰箱、血小板保存箱、循环式冰冻血浆解冻箱、TD5和TDZ5-WS专用离心机、奥林巴斯显微镜、冷链温控系统及专用运血箱等。 科室获全国血液安全检测哨点单位,重庆市输血专科联盟成员单位,重庆市医学会输血协会理事单位;近年来,我院的成分输血率达10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科室具有较强的科研和教学能力,每年承担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市医高专等学校相关专业的实习和见习教学任务;近三年,科室人员积极参与论文撰写,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 输血安全是输血科工作永恒主体,输血科牢固树立“汇热血以为脉 凝精准以为搏”的意识。
璧山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创建于1959年,经过历代影像人的共同努力,科室发展成为了渝西地区一流影像学科,现为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创建单位。科室是以影像检查诊断为主、兼教学、科研及预防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现开展了X线摄影、CT、磁共振扫描等检查项目。并承担了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院校结合班理论教学,市内外部分影像专业实习带教,本区域放射从业人员的进修培训工作。全区基层医院影像质量控制及远程影像会诊工作。 一、本科基本情况 人员结构: 科室现有医技护及工勤人员42人,其中医师序列18人,技术序列17人,护士序列3人,管理及工勤人员4人;学历:硕士研究生5人,本科学历26人,专科11人;职称: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7人,初级职称18人,其它4人。 亚专业分组 1、影像诊断:神经肌骨学组、胸心乳腺学组、腹部学组。 2、影像技术:普放学组、CT学组、磁共振学组。 3、影像护理学组。 科室设备 1、进口及国产X线摄影机及移动X线摄影机(移动DR)共五台,钼-铑数字平板X线乳腺机一台;多功能X线胃肠机一台;双能X线骨密度仪一台。 2、GE能谱CT及西门子64排CT各一台,16排螺旋CT机三台。 3、GE公司3.0T、西门子公司1.5T超导磁共振各一台。 4、GE IGS530数字平板血管机两台。 二 开展工作 1、X线检查 全身各部位X线摄影及造影检查,乳腺摄影检查,骨密度扫描。并可进行图像拼接等实时图像后处理。 2、C T检查 全身各部位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 CT心脏及全身动、静脉血管成像,能谱成像,多平面三维重建等图像后处理工作,CT引导下定位及活检等项目。 3、磁共振检查 全身各部位平扫、增强成像检查,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水成像(胆道、尿路、椎管水成像),磁共振功能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弥散张量成像、磁敏感成像、磁共振波谱)等检查。 4、介入诊疗 协助临床开展心脏冠脉造影、心脏冠脉支架植入、神经、肝、肺、肾脏和子宫等血管介入治疗,支气管扩张介入治疗,CT引导下组织穿刺活检,脑出血血肿碎吸术等。 三 教学及科研 承担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院校结合班理论教学,市内外影像专业实习生临床带教,帮扶地区及本区基层医院影像质量控制及放射从业人员的进修培训工作。承担科室申报的市、区级科研课题研究及结题工作。 四 区域影像质控及远程会诊 承担区域影像质控工作,定期组织理论培训及现场质
消毒供应中心位于住院部B区4楼,建筑面积1859m2,综合国内最先进的流程布局,设有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承担全院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无菌物品供应和基层医院的区域化消毒供应保障。硬件设备包括单舱清洗消毒机1台、多舱清洗消毒机1台、负压清洗机1台、腔镜清洗工作站1台、干燥柜2台、环氧乙烷灭菌器1台、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2台、压力蒸汽灭菌器3台;软件设施引入了信息化追溯系统,流程管理模式在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追求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 科室人员结构:共有护士8名(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3名、初级职称4名)、消毒员2名、工人12名。 科研/荣誉: 承担了5项区级课题、1项横向课题和多项院级课题,参与1项市级课题、4项区级课题,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统计源期刊论文18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6项,每年承担市级继教培训1~2项。 科室特色: 中心实施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以灭菌质量为核心、主动服务临床为精髓,优化服务流程,持续完善平台建设。根据手术排程实施弹性排班,按需回收污染器械和发放无菌包,以保证精密器械高效周转和降低精密器械耗损,360°全方位保障服务供给。临床服务满意度100%和工作零缺陷是我们持之一恒追求的目标。
中共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药学部支部委员会成立于2020年1月,设书记1名,委员2名;现有中共党员20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硕士研究生8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中共党员占比达52.61%。 我院药学部成立于1939年,主要承担医院药事管理、药品采购供应与调剂、临床(窗口)药学服务以及药学教学与实习带教等工作。药学部窗口服务一院两区,设有门诊药房、急诊药房、中药房、住院药房、临床药学室、静脉配置中心、药品库房等部门,2023年处方调配量279万张,是“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医疗机构定点单位、重庆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重庆市璧山区临床药学重点专科、重庆市璧山区药事质控中心挂靠单位。 【人才队伍】药学部现有在编、聘用职工37人,主任药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副主任药师3名,主管药师19名,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占62.2%;博士研究生在读1名,硕士研究生8名,本科22名,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21.6%;药学部重视人才队伍培养,已培养临床药师13名,专业方向包括重症医学科、抗感染、抗肿瘤药物、呼吸与危重症、小儿用药、肠内肠外营养、心血管内科、中医肺病专业、内分泌、肾脏内科、神经内科、抗凝专业等。 【诊疗范围】药学部注重学科发展,常规开展药学查房及监护、临床会诊、疑难病例讨论、药物不良反应上报、用药教育以及用药咨询、静脉用药混合调配等工作;优化用药目录、积极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开设线上线下药学门诊。